近30年的行医经验告诉我,任何一种病都不是孤立的,都要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来理解和治疗。脚癣也不例外。什么叫脚癣?在搜狗百科中叫足癣,“足癣(俗名“香港脚”、脚气),系真菌感染引起,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(即单脚)发生,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。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,最常见于三四趾间,足底亦可出现,为深在性小水疱,可逐渐融合成大疱。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,即边界清楚,可逐渐向外扩展。因病情发展或搔抓,可出现糜烂、渗液,甚或细菌感染,出现脓疱等。”而我治疗的这例是双足底涌泉部起的癣,以疼痛为主,痒痛难忍。病人男性,20岁。见下图:最初治疗认为血热引起,用消风散加减内服,配合杀虫抗真菌感染的中药外洗,治疗后效果不佳。复诊时其父告诉我他有过心脏手术史,再结合病证及脉象,所在部位正在涌泉穴上,这是典型的心血瘀阻不能下达足底。他的脉象及数且脉乱,这个患者智力发育不佳,一些主诉的问其父亲,这给治疗造成困难。复诊治疗按心血瘀滞,肾经虚立法,方以生脉饮合四物汤加补肾活血化瘀为主,辅以祛风止痒止痛,服药六付其疗效很好。三诊时守上方继续服药治疗。内服药有*芪、太子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、当归、川芎、葛根、丹参、乌头、皂刺、破故子、枸杞子、川牛膝、白藓皮、地肤子、蛇床子、凌霄花、地骨皮等,外洗的有雄硫*、狼*、芒硝、大*、巴豆等,酊剂用斑蝥、马钱子。通过以上内服外用治疗不到20天后疗效很好。见下图。在《中医外科学》中把手足癣分为:在手为鹅掌风,在脚为脚湿气。其中脚湿气的症状有,脚趾痒而溃烂,若伴有感染,足丫糜烂、起疱,破流臭水。主要发在趾缝,有时足底也见。以皮下水泡,趾间浸渍糜烂,渗流滋水,角化过度,脱屑,瘙痒等为特征,临床很少见疼痛。分为水疱型、糜烂型、脱屑型,但常以一两种混合皮肤损害为主。①水疱型:多发生在足弓及趾的两侧,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疱。瘙痒,疱壁厚,内容清彻,不易破裂。数天后干燥脱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疱,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;②糜烂型:发生于趾缝间,尤以3、4趾间多见。表现为趾间潮湿,皮肤浸渍发白。如将白皮除去后,基底呈鲜红色。剧烈瘙痒,往往搓至皮烂疼痛,渗流血水方止;③脱屑型:多发生于趾间足跟两侧及足底。表现为角化过度,干燥,粗糙,脱屑,皲裂。常由水疱型发展而来,且老年患者居多。水疱型和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,致小腿丹*、红丝疔或足丫化脓,局部红肿,趾间糜烂,渗流腥臭滋水,并可出现形寒发热,头痛骨楚等全身症状。症状不重没影响致全身只用外用药就能痊愈,我治的这例比较特殊,希望能对同道们有所启发。岑占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