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癣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皮肤科医生拍了拍你,宝宝脸上也会长ld
TUhjnbcbe - 2021/1/23 3:03:00

上周二,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赵翠扬接待了一个宝宝。据宝宝的妈妈介绍,梅雨季以来,宝宝湿气很重,脸上起了大片“疹子”,宝宝总是忍不住抓挠。

经过观察,赵主任问道:“你们家里,近期有人得脚气吗?”虽被问得一头雾水,宝妈还是如实回答:“进来雨水多,孩子爸爸好几次下班回来都被淋湿鞋子,脚气复发了。”

赵主任说:“孩子脸上是‘脚气’传染导致的真菌感染!”

是的,这个宝宝的脸上

不是过敏,是“脚气”!

“脚气”,学名“足癣”,是皮肤癣菌侵犯足部皮肤引起的真菌感染。“脚气”不仅有可能传染到脸上,也可能传染到身体各处皮肤……传染到头部就是“头癣”,传染到手上就是“手癣”,传到大腿根就是“股癣”,一般来说,头、手、股和足部以外的浅表真菌感染称为“体癣”。

1

01

脚气传染性强

脚气传染性强,主要通过接触传染。一方面因为脚气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瘙痒,患者会因反复用手搔抓,而把脚上的真菌传染到身体其他部位。另一方面,脚气会通过共用洗脚盆、擦脚毛巾、拖鞋等传染给家人;也会通过光脚在公共更衣室或者游泳池边走而传染他人。

当然,家里的宠物,也有传播可能。

02

除了痒,“脚气”还有别的“模样”

脚气的主要症状除了有瘙痒外,还有起水疱、皮肤干燥开裂、脱皮。

根据症状表现不同,脚气主要分为四种类型:糜烂型、水疱型、角化型和混合型。

?糜烂型脚气:一般出现在脚趾缝,早期只是脚趾间发白,脱皮,没有明显的瘙痒,容易被忽略。加重时,脱皮处的皮肤出现糜烂,发红,并且会有明显的瘙痒甚至疼痛。

?水疱型脚气:一般是脚的边缘部位出现小水疱,严重时小水疱也可能融合成一个大水疱。水泡的透明液体里有大量的真菌,所以传染性比较强。

?角化型脚气:一般出现在脚后跟,皮肤会变厚并且很粗糙,后期因为越来越干燥,会出现脱皮,搔抓之后容易引发皮肤开裂。

这种脚气非常具有迷惑性,很多人意识不到这原来就是脚气。干燥的“表象”会让人误以为是皮肤缺水,若不及时解除真菌的危害,容易导致灰指甲。

?以上三种脚气类型可能单独出现,也可能同时出现两种或三种,同时出现就叫混合型脚气。

还有一些由于脚气长期不愈而导致的其他疾病:

长期不愈的脚气一旦继发细菌感染,感染沿着淋巴管向上发展,则会出现另一种皮肤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——丹*。一旦出现丹*,小腿和足部常常肿成大萝卜,还又热又痛,严重的连路都走不了。

癣菌疹是大众不太熟悉的疾病,而患有脚气也可以引发该病。我们感染的真菌会释放出了一些物质,进入血液循环后,导致我们的身体对这些物质产生了过敏反应,进而全身都会出现皮疹。

03

脚气应尽早治疗

脚气是常见的浅表真菌感染问题,很多人认为自己买个药膏来涂就可以了。但实际上,不同情况对应的用药和护理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。如果长期误用激素,不仅会延误病情,甚至会引起新的皮肤问题。

脚气在医学上早就有很成熟的治疗方案,与其自己摸索充当小白鼠,反复折腾不得其法,医院就诊。

真菌生命力顽强,在使用外用药膏时,医生一定会叮嘱注意事项,在这里还是再提醒大家注意:

药膏涂抹应扩大范围,在有糜烂、水疱或脱皮的地方涂抹药膏时,需要把皮损周围2cm的皮肤都涂抹上。如果糜烂、水疱或脱皮比较多,就要涂抹整只脚。

对付真菌,必须“赶尽杀绝”。药膏应该每天使用,尽量不要中断,而且要用够疗程。真菌的生命力十分顽强,药物治疗真菌一般需要在皮肤症状“看起来”痊愈后,再继续用药2~4周,这样才能把真菌彻底杀死。如果觉得不痒就停药,容易导致脚气复发。

03

如何避免传染脚气?

保持脚部干爽。每日洗脚或洗澡过后,应将足部彻底擦干。穿透气鞋或者露趾鞋,尽量穿棉质袜子,脚出汗多时,也可以穿五指袜。

鞋袜要勤换洗、晒干、消*。真菌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,老穿一双鞋,正好为真菌创造了这样的环境。尤其是夏季,对于脚爱出汗的人来说,尽量勤换鞋袜,保持鞋袜干燥。鞋子和袜子,一定要常洗!常晒!

防止交叉感染。平时使用单独的指甲刀、洗脚盆、拖鞋、毛巾,不要和家人共用;也不要和别人混穿鞋子和袜子。在公共游泳池、公共更衣间,或者住酒店时,要穿自己的鞋子,不光着脚,减少脚部和真菌的接触机会。

现在,找个方便的地方,脱了鞋袜看看自己的脚丫,如果怀疑有脚气,医院吧!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皮肤科医生拍了拍你,宝宝脸上也会长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