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脚气”,又名“香港脚”,正确的称谓是手足癣,是指发生在手足皮肤且除其背面以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,它属于皮肤浅部真菌病的一类,最常见的是由红色毛癣菌感染导致的。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皮肤真菌病,人群患病率高达30%-70%,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极广,大约每三个人里面就有一到两人。所以一个不小心穿错鞋子,被传染的几率可是非常大的哦。
1.脚臭≠脚气
脚臭是足部多汗的表现。但是汗本身是没有味道的,由于皮肤上寄生的细菌分解了汗液,产生“胺”,所以才导致了异味的散发。
2.脚气病≠脚气
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,而脚气则是真菌感染导致。脚气病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双足对称性麻痹、小腿腓肠肌疼痛等症状。
3.脚气=脚癣
脚气是由皮肤癣感染导致的一系列皮肤病。
1.水泡型
由米粒大小的水泡组成,同时伴有红斑、脱屑和少量的丘疹。会逐渐往外扩展成圈状、弧状类的损害。
用酊剂、低浓度水杨酸擦拭,让水泡自然干涸后,再配合药膏一起使用,药膏可以选择御惠堂百草清足膏,中草药的。
注意:不要自行戳水泡,以免感染。药膏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,同时要擦满28天。
2.趾间糜烂型
俗称“烂脚丫”,真菌特别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,由于足趾经常处于不透气、闷热的环境中,因此比较容易发生真菌感染。
用枯矾粉或者炉甘石洗剂,使糜烂的部分变干燥,再配合上面同样的药膏擦拭。
3.角化过度型
这种患者受到感染的时间比较长,冬天会出现裂口;老年人由于皮脂腺分泌较少,也容易出现角化过度型足癣。
用尿素霜、维生素A软膏、他扎罗汀凝胶软化角质层,晚上将裂口用封包包住睡觉,白天配合使用抗真菌的清足膏。
4.丘疹鳞屑型
有红斑、鳞屑和少量的丘疹出现,水泡较少。这种类型的皮损最常见,也最容易治愈。
直接用抗真菌的药膏进行擦拭就可以。
小贴士
长期有脚气的患者,选用口服药物会更有效,口服加外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5.足癣并发症
有足癣的患者搔抓以后,会出现创口。细菌可以从创口面进入,从而造成小腿部位的细菌感染。
医院就诊。
1.清洁
每天至少要清洗一次足部,清洗完以后要做好干燥措施,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趾间的水。
2.尽量避免使用公共用品
公共用品使用的人比较多,稍有不注意,就容易感染真菌,患上脚气。
3.避免赤足行走
不要赤足走在游泳池边、汗蒸房内,因为这种地方很容易感染真菌。
4.鞋柜要经常通风
鞋柜不通风很容易滋生细菌,引发一系列的皮肤病。
5.少去足浴店刮脚
足浴店的工具有可能消*不是很彻底,如果上一位使用者患有脚气,那么下一位使用者也很可能会感染脚气。
6.每天勤换鞋袜
足部易出汗的人,脚部长期处于湿润状态,加上鞋袜不透风,是真菌生长的最好环境,所以需要经常换洗鞋袜,保持足部清洁。
7.少吃生大蒜、生辣椒
大蒜是一个起泡剂,不仅会加重脚气患者的病情,还会使分泌的汗液带有异味。
如果你的脚趾非常紧密,容易感染脚气,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时使用分趾器、棉花球、纱布将脚趾分离开来,保持脚缝干燥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