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患者中接近80%都是从大脚趾处最先开始发作,随后才转移到脚踝、膝盖、手肘等其他部位。针对这一现象吉林大学痛风科研团队指导老师解释说:许多患者之所以从大脚趾第一跖趾关节开始发病,主要是由于这处关节活动多,受力大,最容易受伤。加上这个部位血液循环差,尿酸盐结晶溶解度低,结晶最容易沉积,造成关节炎症反应。
1、尿酸盐溶解度低
据相关实验测定,在37℃的生理盐水中,尿酸盐的溶解度为μmol/L,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值μmol/L非常接近。人的体液中除了生理盐水还有很多其它物质,这就使得不同部位体液对尿酸盐的溶解度也不同。
人体正常体温37℃指的是核心温度,在躯干以外的部位,温度就要低于这个核心值。比如,正常膝关节滑液的温度只有32℃,而在离心脏最远、皮肤最薄的脚趾处,温度就更低,此时尿酸盐的溶解度也随之下降,最容易析出结晶体,所以脚趾处最容易发病。
2、血液循环差,尿酸盐结晶易沉积
身体末端小关节的皮下脂肪少,血液循环较差,皮肤湿度较躯干部位低,尿酸非常容易沉积并析出尿酸盐结晶。
相反,躯干部的关节如髋、骶、脊柱、胸肋等关节,局部都有肌肉及较多的脂肪组织包围,温度比末端四肢的小关节高,血管也很丰富,血液循环较末端关节好,局部PH值不低,血尿酸不易沉积,发生痛风性关节炎的概率就小。
3、日常活动比较多,容易受到损伤
脚趾处属于身体的小关节,日常走路、运动等活动比较多,单位面积受力最大,最容易受到损伤。
关节损伤带来的后果就是微小的尿酸盐结晶脱落,进而引发痛风的急性发作。因此,超过9成的痛风患者该部位会反复受累。
为了减少痛风在大脚趾处的发作频率,患者除了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外,还要注意关节保暖,避免受凉受损。
对于大脚趾关节处已经形成了痛风石的风友,那么建议您要先进行溶石治疗,同时控制尿酸值,修复肝脾肾的代谢功能,有效治疗痛风。
看完一定也把文章放到朋友圈里,提醒朋友们也看看,现在有高尿酸、痛风的人真的不少,早点儿看到,就能少遭不少罪~
以往文章欢迎点击查看
痛风病友在治疗痛风的时应该避开那些误区?
痛风患者适合喝什么样的水?
平时不注意痛风的治疗,后期会有生命危险!
痛风的这些现象,你都知道吗?
痛风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
温馨提示】阅读是一种成长,转载是一种智慧,分享是一种美德,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,智慧的你懂得分享,帮助更多朋友成长。
长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