蹚水上班惹“毒”上身
误食蘑菇上吐下泻
出游遇蜱虫附体
……
夏日炎炎户外活动要防“毒”
当前,晴雨交织的天气状况,为应季而来的食源性疾病、手足口病、空调病等多种疾病,提供了便利的滋生条件,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防范。
日前
记者医院走访时发现
除上述夏季常见疾病多发以外
各类当季突发性的病例亦不在少数
相关专家提醒市民也应当心
做好自身防护
出游遇蜱虫附体
生拉硬扯紧急求医
夏季蚊虫众多,连日来,被虫咬伤的病例也逐渐增多。
近日,家住点军的张先医院(江南院区)求助。原来,几天前其外出游玩回来后不久,就发现左侧胸部扒着一只蜱虫,一半虫体已经钻进体内,任凭生拉硬扯,蜱虫就是纹丝不动。眼看虫子越来越大,医院。
接诊后,院急诊外科医生吴志信经过查看,考虑蜱虫叮咬时间久、虫体大,强行拔出,一旦断裂,残余虫体留在患者体内造成更大伤害,安全起见,经过急诊手术,为张先生顺利取出了转入皮肤的虫体。
据了解,虽然绝大多数蜱虫咬伤患者,经过妥善处理后,一般不会有后遗症,但也不可大意,因为蜱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有1-2周的潜伏期。
医院(江南院区)急诊科医护人员也在此提醒大家:外出玩耍时,尽量避免在草地、树林中长时间坐卧,同时涂抹清凉油、风油精、花露水等驱蚊剂,可减少蜱虫叮咬几率。如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,医院进行治疗。
网络配图
暴雨天蹚水上班
小伙惹“毒”上身
27岁的市民吴先生,日前因腿部红肿医院就诊,经皮肤科陈倩医生诊断,其患上了常见的皮肤疾病——丹毒。
据悉,丹毒俗称“流火”,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,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。近期由于持续暴雨天气,不少市民不得已蹚水赶路,诱发皮肤炎症,大多因发烧、腿部红肿疼痛就医。若不及时处理,红肿皮肤表面可能发生水疱、大疱或血疱,往往伴有发热、寒颤、头痛等症状,严重的可能发展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,危及生命。
陈倩医生解释,通常暴雨积水中混杂了各种污物,有大量致病细菌、病毒、真菌等,如果双脚皮肤有破溃,细菌从小的皮肤伤口进入皮下淋巴管,导致感染丹毒、脚癣等疾病。
在此陈倩也提醒,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、足癣、糖尿病等人群,一定要尽量避免暴雨天涉水外出,不得已外出后,应立即洗个温水澡,减少感染。一般人群蹚水后,皮肤如出现红斑、水疱、瘙痒等症状,请及时就医,以免耽误病情。
采蘑菇尝鲜
误食中毒上吐下泻
家住点军区的周大爷在山上干农活时,见到蘑菇长势不错,索性便摘了一些回家尝鲜。不料第二天,“贪吃”的周大爷开始上吐下泻,在家扛了一天后,症状仍不见好转。见状,家医院救治。
由于病情危重,当晚周大爷就被送往ICU进行治疗。检查结果显示,周大爷的肝肾指标严重超标,后经全力救治,其生命体征基本趋于平稳,各项肝肾功能逐渐恢复。
据ICU副主任医师徐小云介绍:周大爷误食的蘑菇为肉褐鳞环柄菇,是一种有毒菌类,含有毒肽、毒伞肽两大类毒素。这种蘑菇有个假愈期,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一个康复的假象。如不及时就诊,致死率非常高。周大爷送院时肝肾功能已经受损,必须规范进行灌流透析,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。”
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张朝晖主任提醒大家,夏季雨水较多,各类野生蘑菇滋生,误食用蘑菇中毒的病例时有发生,尽量不去采食野生蘑菇。一旦误食毒蘑菇,医院,进行规范治疗。
拔草不慎被蛇咬
信偏方治伤险要命
夏季毒蛇多出没,对于蛇咬伤,科学治疗第一步是要打抗蛇毒血清,方可保命,可是家住长阳的陈大爷偏偏不信,乱信偏方,以致住进了ICU。
据患者家属介绍,陈大爷在家拔草时,左手指不慎被蛇咬。当时,除了伤口处疼痛外,并无其它不适,其便用自己掌握的偏方草药涂抹在伤口处,等待痊愈。几天过去了,大爷的伤口一天比一天肿胀且伴随着浑身无力,症状丝毫没有好转。
随后,陈大爷突发意识障碍,整个人不听使唤,家人立即拨打,将医院急诊科就诊,紧急救治后,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进行救治。随后经过初步了解,以及根据病情的初步判断,陈大爷可能是被五步蛇咬伤。
医院急诊科余晓刚医生表示,鉴于夏季是毒蛇伤人高发期,市民如不慎被毒死咬伤,千万不要轻信偏方治疗,会适得其反,贻误病情,第一时间要选择就医,进行抗蛇毒血清治疗,切忌胡乱救治导致病情加重。
来源丨宜昌发布、三峡商报
编辑丨杨杨编审丨翟婷婷
转载须注明来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