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版纳时,不少知青去到乡下,支援地方搞各种工作,例如阶级复查、政治边防、退赔等等。
记得我在勐满时,当时有“农业学大寨”的工作队,工作队的人员有部队干部、地方干部、农场知青组成,我也是工作队的成员。我们这支工作队下到曼粉大队,因大队部紧紧挨着上曼粉寨子,我们被安排在大队部住宿,没有住进傣族老乡的家里,也是自己开伙,这比吃、住在傣族老乡家里要好很多。
白天和傣族老乡同劳动(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我们只有同劳动一条做到了),晚上学习开会,天天晚上总之都会有事,没有多久人就累得不行了。最可恨的是极度疲乏了,回来还得烧饭,烧饭问题不大,菜是一大难题,没有菜,只能掐野菜,反正搞到什么吃什么。常常是就着小米辣蘸盐巴下饭,把胃委屈得火烧火燎的疼,吃进去还好说,排出才是最尴尬的,往往在排出时后悔为什么吃那么多的辣椒。
我还算是有准备的,下乡时除了背包以外,特地带了一挎包的葱根,到了大队部背包未解先把这一挎包的葱根种下。效果真好,第四天就可以掐葱吃了,当然第一次一穴葱只能掐一、二根,一星期后逐渐增加,实在没啥吃了,掐一把葱,就开水盐巴味精冲冲,将就将就就过去了。那时还有一个小小的后悔,还不如吃、住在傣族老乡家里,最起码可以不用为一日三餐的吃伤脑筋。
有时我会跟着那些傣族干部,晚上会议结束后出去抓鱼,他们一丝不挂背个渔网,反正天是墨赤乌黑,人是墨盾赤黑,黑勃落脱的夜里,人与人之间只能隐约看见影子,再说在傣族地区晚上男子外出抓鱼没有人会穿裤子,即使有人碰见,也都会落落大方地打招呼,谁也都是无所谓。我背着鱼篓,负责在岸上请鱼入篓。有时会带着长长的砍刀,出去砍黄鳝,在田间小路上,拿手电筒往水稻田里照,看到有黄鳝,只消一刀就行。可是砍黄鳝有一个缺点,都是在水田边,蚂蝗特别多,还常常会碰到蛇,我是很怕蛇和蚂蝗的,因此砍黄鳝只能是偶尔为之。
有一次下大雨,傣族老乡半夜出去抓石蛙(类似于现在的牛蛙),给我们送来了一些,让我们改善生活。由此联想到我们可以抓小的“麻怪”吃(蛙类的一种,灰色表皮,个体很小,约有人的大拇指一般大)。于是,我有空就会在夜晚带上手电筒背个小背篓出去抓“麻怪”,手电筒的强光一照,两个小红点即是“麻怪”的眼睛,疾步上前,用手按下,十拿九稳。一个多小时就能解决明天的菜。第二天,将“麻怪”肠子去掉,洗洗干净,连皮带骨就在案板上剁,剁得细细的,起油锅放入葱、姜、蒜、香菜、辣椒等煸炒,入盐、料酒、酱油、味精,那叫一个鲜美,个个都吃得舔嘴抹舌,饭量大增。以后便对抓“麻怪”乐此不疲。
我最佩服的是农场来的两位上海女知青,吃辣椒比我更厉害。干活从不叫苦,我虽然也没有叫苦,可心里面已经是苦不堪言了。
傣家寨子里的卫生不容乐观,傣家竹楼上层住人,下层堆物养牲畜,遍地都是猪粪、牛粪、鸡屎、狗屎、垃圾,日积月累,厚厚的一层,旱季走过寨子的道路,是臭味熏天,时间久了,味觉麻痹了,无所谓了,雨季走过寨子的道路,腻心极了,各类粪便可以没过脚板,简直无从下脚,可总不能站在原地不走呀,硬着头皮往粪便里踩。不过有一个好处,脚癣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好了。
在傣家寨子里,上山砍柴、下河摸鱼、出工干活、回家家务、走亲访友、串门唠嗑,都是赤脚来,赤脚去,谁也不穿鞋。生产队干部、大队干部到公社以上的地方开会,胳肢窝里夹一双解放跑鞋,还是赤着脚去,走到会场门口,把鞋从胳肢窝拿下来,一双大手,拍拍脚底,套上解放跑鞋进入会场,离开会场走出门,第一件事就是脱鞋,往胳肢窝一夹然后回家。
我们下乡自然也会习惯赤脚,不管晴天地面发烫,雨天粪水横流,不管是踩在哪里,也不管脚底咯得生疼,总之赤脚方便。赤脚这个过程是先感到生活方便,可踩踏时会有疼痛感,缩头扛肩,再往下就是一般的走路没有问题,再到后来,在煤渣路上行走直至奔跑都无所谓了。这时已经脚底起茧,踩在哪里都不疼了,脚板四周尤其是脚后跟渐渐的粗糙,开裂,再往后,开裂处嵌入了灰尘垃圾,一条一条的裂痕成了一条一条的黑线条,洗脚都洗不干净。已是与傣族老乡的脚基本无异,稍有差异之处是傣族老乡是自幼赤脚,其五个脚趾是发散的,我们是后天锻炼的,其脚趾骨骼已经成型,因此五个脚趾是并拢的。
有人说可以穿雨鞋或凉鞋呀,固然可以穿,却极不方便,例如上山种地,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溪进山的,进一趟山,要淌几十道小溪,过小溪了,赶快脱鞋,过完马上穿鞋,穿鞋前要把脚擦干,穿好立即追赶老乡的队伍,等你两次脱鞋穿鞋,老乡的队伍基本上已经把你甩了,这时你是选择脱了鞋去追赶队伍呢还是继续拖鞋穿鞋的磨蹭,我想一定会选择追赶,因为再磨蹭不追赶的话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。于是也变成赤脚大仙了,拎着鞋,急匆匆的追着赶着,冷不防脚底咯到什么硬物,呲牙咧嘴地疼。
穿凉鞋过小溪可以,下田就不行,没有几下就会把凉鞋蹩坏。
所以在傣族地区那个年代赤脚是顺理成章的,为了生活和劳作的方便,必须赤脚。
知青在版纳受到的锻炼是实实在在的,每个人都有具体实在的东西,经历虽各不相同却都是人生难得的财富。
作者:徐林平,赴云南水利二团上海知青。
来源:知青情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