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金营销呈三大趋势
产品定制化最受业界关注
□本报
江沂
在2013年初,即便是业内人士,也难以猜想基金()营销界会发生那么多的变化。由于互联金融的“搅局”,尽管A股市场出现了少有的板块行情,但国内融资结构发生的巨变令基金营销难上加难。其中迅速抓住机会的公司,管理规模一飞冲天,令人目瞪口呆,这带给同行尝试新事物的勇气与动力。展望2014,业内人士认为基金营销界出现三大发展趋势。
趋势一:
基金产品高度定制化
日前,一只混合型基金悄悄成立,尽管发售时间仅为一周,这只基金成立规模破天荒地达到14.89亿元,远高于市场中的同类新发基金。这是众禄基金携手国泰基金定制的首只公募产品,在资金紧张的大背景下,这只新产品可谓实现逆袭。
过往几年,渠道与基金公司合作订制产品,实际上已经有此先例,但大部分集中在专户,或是固定收益产品,主要满足一小部分人群的需求。据中国证券报了解,目前定制已经延伸到公募基金领域,一些公司对于定制采取相当开放的态度,不仅是主流的第三方机构,淘宝、络基金营销平台等,只要客户有需求,均可以谈合作,在现有法规的大框架之下,都可以申报产品。
有基金公司称,以往的产品设计大多数由市场部操刀,开放定制能够集思广益,一些业外人士的建议反而让人眼前一亮,这也是他们愿意尝试的主要原因。
趋势二:
脱媒让银行放下身段
基金销售的快速发展,令基金在银行渠道的投入产出效果愈发微弱,互联令银行迅速“脱媒”,客户通过互联轻易绕开银行渠道,这令银行感觉十分尴尬,很多基金公司转而寻找淘宝、京东甚至苏宁的合作,这说明基金公司意识到原来单腿走路,过分依赖银行的道路不能再继续走下去。
有基金公司称,2013年下半年,与银行谈合作,银行的配合度高了一些,而受益的多是银行系基金。近两年,金融脱媒令银行存款流失严重,不少银行考虑通过与控股的公募基金合作,通过一系列的产品留住客户,例如招行就与招商基金合作推出一些服务客户的基金产品,也有基金与银行合作成立电商公司,通过更加紧密的合作,共享客户。这对于公募基金公司的营销来说是一大利好。
趋势三:
“擦边球”宣传见缝插针
近期,第三方销售机构数米遭到地方证监部门的处罚,主要原因是宣传互联金融产品时,出现承诺收益率的字样。
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表示,目前此类产品的“擦边球”宣传仍然难以做到令行即止。主要原因是,互联宣传的管辖权不属于金融监管部门,因此互联公司可以利用他们的宣传平台,包括论坛、贴吧、微博、微信等“口口相传”的模式,发动“病*式”营销,这类模式目前难以规管,且营销效果相当不错。
基金公司的宣传必须完全合规,但合作方互联却可以用尽一切办法大打“擦边球”造势,这给同业产生明显导向作用:承诺收益必须更高,宣传必须更出位,才能博得更多注意力,“擦边球”打得越巧妙越好。
据业内人士透露,目前一些基金公司在产品宣传上,愿意向上述互联企业学习,而学习的方向就是“刷下限”,通过络的“病*式”宣传来打“擦边球”,求爆炸,求出位,甚至不惜雇佣“络打手”打击对手,目的几就是造出声势。业内人士认为,见缝插针的“擦边球”宣传,在2014年仍难禁绝,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