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首例克隆羊长成“小肥羊”- 宠物资讯 -
昨日,跟随天津波尔山羊克隆项目课题负责人刘海*博士来到了克隆波尔山羊的圈舍,两只一尺多长的小公羊羔正围着它们的“妈妈”玩耍。刘博士指着那两只可爱的长耳克隆羊告诉:“这是40天的克隆公羊,旁边那就是生它们的‘妈妈’。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克隆公羊,此次弥补了天津克隆技术研究的一项空白。”发现这克隆羊宝宝和“妈妈”长得不一样。克隆羊的“妈妈”通身全白,是一只普通山羊。而小公羊从头到颈都是深褐色,只在鼻子上有点白色,而且它们的长耳朵也显示出“老外”的特征,原来它们的供体细胞取自一只原种波尔山羊公羊。刘博士说,这两只克隆公羊出生时一只6斤,一只8斤。到现在仅一个多月的时间,两个小家伙长得特别好,都长了15斤左右,已经有20多斤了。旁边圈舍里的一只小母羊也快3个月了,健康状况同样良好。技术成果8年成功克隆6只羊 创造“明星”家族至此,本市已成功繁殖5只体细胞克隆羊,1只胚胎细胞克隆羊,总共6只克隆羊目前都健康成长。天津克隆技术走过8年历程,此项研究目前已经全面趋于成熟。在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繁殖室里,和“津门克隆羊家族”见了面。它们全都活泼可爱,长着深棕色的“头发”、油亮硕大的耳朵、优美流畅的曲线,完全继承了供体羊的遗传特征,俨然一副“贵族”气质。由于已经是世界闻名的“明星”,面对的镜头,它们毫不怯阵,有的还干脆把前腿蹬到围栏上,不停地摆着姿势。工作人员告诉,这些克隆羊自从降生以来身体一直很好,每天都能吃上3斤草料,其中体重最重的“津英”已经达到155斤,其他克隆羊的体重也都超过140斤,年龄较小的克隆羊体重增长速度也相当快。应用前景将克隆动物技术“变”为克隆食品天津从2002年启动波尔山羊克隆项目。2005年11月2日,世界首例胚胎克隆波尔山羊在天津降生。2007年4月9日,中国首例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降生,取名“津英”。本市在开展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,波尔山羊是世界上最优质的羊种,肉质鲜,膻味小,而且羊种本身抗病能力强,克隆后的波尔山羊与其性状相同,食用起来同样健康、营养。“研究波尔山羊克隆技术是为了令津门百姓吃上鲜美的羊肉。”刘博士介绍说,“天津研究动物克隆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‘克隆食品’的生产。我们还将继续在实验中验证克隆动物食用的可行性。动物克隆技术的研发,其根本目的就是将最好的物种和遗传基因保留下来,保证优质物种的大量繁衍,所以,实现克隆食品的生产应该不成问题。” 同时,动物克隆技术在畜牧业生产、转基因动物研制和医学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,本市动物克隆技术也将在畜牧业、生物制药、医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本市克隆羊技术发展历程■2002年10月 波尔山羊克隆项目正式启动,标志着天津开始走上了克隆技术实验的历程。■2005年11月2日 世界首例胚胎克隆波尔山羊在天津降生,取名“津生”。■2006年3月29日 “津生”经历5月怀胎,产下一对龙凤胎“津宝”和“津花”,“津花”存活下来,目前身体状况良好。■2007年4月9日 全国首例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降生,取名“津英”。■2008年11月24日 国内首例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“津英”顺利产下一对“龙凤胎”,标志着波尔山羊体细胞克隆技术已能应用于生产。小公羊体重4.4千克,小母羊体重3.7千克。这表明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“津英”与普通波尔山羊一样完全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。■2010年4月12日 一只雌性克隆波尔山羊健康存活。■2010年5月21日 一只受体山羊首次产下一对双胞胎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公羔,这也是本市首例克隆公羊降生,弥补了克隆羊的一项空白。